請選擇 進入行動版瀏覽電腦版
開啟左側

[台灣] 「溪計畫2.0,土地教養」成果展演熱鬧登場

 [複製連結]
JiaXinLim 編輯發佈、首次上稿 2021-4-14 01:30:05 | 預覽列印 上一篇 下一篇
    



(「溪計畫2.0,土地教養」成果展演熱鬧登場)

【記者 湯文宏 嘉義報導】

 由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支持的微型創生實踐行動「溪計畫」,即日起至18日將在溪口鄉舉辦一系列的成果展演。「溪計畫」延續了社區總體營造精神,但透過更大的地域與議題整合,為邁向「地方創生」累積了厚實的文化基礎。縣府強調,先找出地方的DNA,讓地方的人看見並認同,然後才能從腳下的土地孕生創造與創生的力量。

「溪計畫2.0,土地教養」成果展演熱鬧登場(圖:嘉義縣政府 提供)


「溪計畫2.0,土地教養」成果展演熱鬧登場(圖:嘉義縣政府 提供)

 溪計畫1.0,由嘉義縣社區規劃師計畫執行團隊與溪口在地社區組織攜手,回到已漸被遺忘的中正路老街,透過田野調查發現這裏還存在著代表手作與惜物年代的老店家,如針車行、布莊、理髮店、腳踏車店、中藥行、齒模店、餅舖…等,構成一處台灣美好年代的「生活博物館」;在公私部門共同努力下,打開塵封30年的「溪口舊公所」,已成為最具時間魅力的展演平台。

 溪計畫2.0,計畫團隊在既有基礎上思考,如何讓農村土地自然無羈、野力奔放的特質,成為一種獨特的、深化到身體裡的「土地教養」,傳承給今天的孩子。

 現今農村的孩子,或因升學與競爭的單一想像,漸漸失去土地的陶養與野性,溪計畫策劃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土地課程,帶著孩子探訪台灣特有種諸羅樹蛙在三疊溪的棲地、去尋找離生活越來越遠的溪流,了解它現在的樣貌;也帶著孩子到田裡玩土、捏偶,堆柴坑燒,在稻草堆裡打滾、編織、搭蓋獵寮、一起採集與野炊,冬季候鳥抵達了,大家就一起去追鳥…。

 縣府綜合規劃處表示,這一系列體驗性活動,希望體現的精神是「土地是最好的老師,環境是最真的教養」。

 計畫策展人黃韋維說:「我們是身處都市與荒郊的兩生類,農村成了童年的暫時性水域,所有的生活創造源於此。」期待「農村是孩子最好的培養皿」。

 為了呈現將近1年與孩子一起的土地創藝行動,溪計畫10日起安排了一系列成果展演活動,包含長達7公里的「田庄野遊」。這是一趟農村徒步野遊體驗,10日下午三點半開始,大人將陪著孩子一起從三疊溪天臺殿出發,用最自然、野奇的裝扮,走過生活的聚落、防汛道路的樹林區、河堤、再進入溪口舊橋,嘉義縣長翁章梁、溪口鄉長孫維聰、議員劉雅文將帶領溪口長輩在溪口舊橋等待孩子們,會合後再走回中正路老街及溪口舊公所。

 這次共有10多個隊伍共襄盛舉,包括參與溪計畫的孩子、溪口各社區、在地學校、甚至有來自大林同為諸羅樹蛙友善棲地的上林社區、鱟的復育區布袋新岑社區,以及嘉義縣社區規劃師組成的隊伍支持陪伴同行。

 7公里的路程中,搭配有參與溪計畫孩子演出六幕的穿身劇,以及在地陣頭游西村合全堂獅陣表演、溪口國中「無人機+街舞」演出,以及國小的舞獅、音樂行進等表演。

 主辦單位還邀請嘉義縣各地具有就地取材(自然材與回收材),以及創作功力的社區規劃師,創作了9座地景裝置作品,豐富沿線農村的地景。

 春夏秋冬四季的兒童土地創作作品10日-18日將在溪口舊公所(溪惠民俗館)展出,10日下午一點開幕,由美林國小茶藝班小朋友擔任侍茶師,溪口國中口琴隊擔任開幕表演。

 一樓部分有孩子捏塑的土偶及獵寮再現,還有孩子創作的繪本、稻草編織等物件展示;二樓有一展區以竹林為意象、象徵農村的棲地,每個參與溪計畫的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星球,用獨特的自然物件呈現他們的特質。

 另外,溪口中正路老街本身就是一個「生活」的展場,有8家老店展示海報的故事,活動期間將以竹燈裝飾成為具節慶感的街道,10日-11日兩天上午十點到下午四點將成為具有古早生活風情的老街市集,邀集溪口在地小農、工藝、手作、童玩、小吃等攤位匯聚,還有在地年輕人設計的互動遊戲與演出,讓老街再現風華。

 為了讓溪計畫的行動概念有更大的內外部對話可能,計畫團隊還籌劃了兩場議題座談。

 第一場主題是「土地教養的對話」,10日上午十點在溪口舊公所舉行,邀請基隆社區規劃師團隊廖珮璇、台南大崎「藝農號」負責人林建叡、溪計畫策展人黃韋維、溪口國中校長謝正裕、溪口國小校長陳媺慈、美林實驗小學校長張志郎進行分享與對話,從不同的角色位置發表對「土地教養」這一概念的看法與實踐,希望能激盪出後續行動的想像。

「溪計畫2.0,土地教養」成果展演熱鬧登場(圖:嘉義縣政府 提供)


「溪計畫2.0,土地教養」成果展演熱鬧登場(圖:嘉義縣政府 提供)

 第二場主題是「青年X©©生活的一零一種想像」,11日上午十點在溪口舊公所舉辦,邀請民雄七星藥局吳志鎧藥師、大埤三秀園執行長傅恩弘、竹崎白杞寮誌朱振源、阮ㄟ溪口老帝爺張家誠、溪囝仔生活實驗室KK、溪口青年楊書政、鄭傳憲、林晉興、柯政瀚等人一起對話,談青年回鄉的期待與遭遇的困境,希望嘉義青年與外部青年可以彼此合作連結,形成支持網絡。


供稿、廣告、糾錯、指正、爆料、投訴等:CoolQi2009@Gmail.com、LINE ID:CoolQi

使用道具 ⛔ 揪錯指正

關注0

粉絲0

新聞246

人氣排行
 0928-517147
 131-24073058
星期一至星期五 AM 10:00~PM 17:00
圖文供稿:Gmail 信箱QQ 信箱
  • 掃瞄瀏覽八方 Facebook
  • 掃瞄瀏覽八方 Google news
  • 掃瞄瀏覽八方 YouTube
  • 掃瞄下載八方 APK
  • 掃瞄瀏覽八方新聞行動版

台灣總社:540026 南投縣 南投市 平山一路三街 46 號、FAX:04 9226 4592

Copyright © 1985 - 2024 八方新聞 業採供稿:CoolQi2009@GMail.comCoolOdd@QQ.Com Professional Edition.   IPv6   SSLSecure